十五步法 | “平衡”与“计分”!企业中的平衡计分法实例!(七)
指标目标值的确定
各指标目标值主要参照5个方面因素来确定:
一是经营者对指标的预测数据;
二是外部专家的预测数据;
三是历史数据;
四是标杆企业的数据;
五是上级对目标执行者的期望。
当然在确定目标值时应经过上下级之间充分沟通、广泛协商,最终得到上下级之间的基本认可。
计分办法的确定
企业可以按照以下5种办法来确定平衡计分卡中的计分办法。
(1)单一比例法
这种方法在计算得分时直接按照分值完成比例计算得分,计算公式如下:分项得分=(分项指标实际值/分项指标目标值)×分项指标设定分值。例如营业收入预算目标1000万元,本项分值20分,实际实现收入800万元,按比例计算得分,则得分为:(800÷1000)×20=16(分)。
(2)分段比例法
这种方法计算得分时,在指标的不同区间分别设置不同的比例,按单一比例法分段计算得分,然后相加计算全部得分。例如营业收入预算目标1000万元,本项分值20分,超过1200万元(不含)部分,每1万元按0.025分计算得分,实际实现收入1500万元,则得分为:(1200÷1000)×20+(1500-1200)×0.025=24+7.5=31.5(分)
(3)扣分法
对于一些指标没有统一的公式计算其得分,特别是一些极性为负的指标,这时可以在单项满分的基础上,每出现一个不符合要求的事项相应扣分。比如对指标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”,分值10分,由于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指标不便于衡量,计分时可设定为“每出现一次停机事故扣2.5分”,以此来简化计分。
(4)起点法
这种方法在计算得分时设定目标计分起点,实际结果低于起点时不计分。这种办法可促使执行者努力达到工作目标的最低起点,充分保证最低工作目标的实现。例如设定预算目标:营业收入1000万元,本项分值20分,按比例计算得分,其中当营业收入低于700万元时不计分(或计0分)。如果实际实现收入680万元,低于起点,则得分为0分。如果按单一比例法计算,则此项得分为13.6分,两者相差甚远。当然起点法不能单独使用,只能与其他计分方法配合使用。
(5)封顶法
责任单位在执行平衡计分卡过程中,可能会因为某项指标比较好完成,而其他指标比较难完成,他们可能尽力去超额完成其中比较容易完成的指标,从这些比较好完成的指标上多拿分,以弥补不便于完成指标的丢分,或者是因为在容易完成指标上好得分,就不断地通过超越目标来加分,而对其他不便于得分的指标根本不去努力完成,这时就可能使平衡计分卡失去平衡。为了避免这种不利情况的出现,可采取封顶法,即对一些单项指标设定一个封顶分,对于其超过部分不再计分。当然本法同样不能单独使用,只能与其他计分方法配合使用。
例如设定预算目标:营业收入100万元,本项分值20分,按比例计算计分,本项封顶分为25分。如果实际实现收入1500万元,则得分为:
(1500÷1000)×20=30(分)>封顶25(分),实际得分为25分。
在实际应用中,上述各种计分办法可结合起来灵活使用。
平衡计分卡的实例见表1。一些企业在实际应用中,在平衡计分卡中加入了加分项和扣分项,有的还加入了自评、上级评分和领导评分等项目,详见表2。这些做法也有值得参考和借鉴之处。